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 (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 (唐代)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的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李白进宫写的三首诗之一。
   
    
      
    
    李白 (唐代)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李白 (唐代)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 (唐代)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诗中描写的夏日中生活的场景,真实、贴切地展现了夏日山中和山中夏日的景象。
   
    
      
    
    李白 (唐代)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李白 (唐代)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李白 (唐代)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李白 (唐代)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此诗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
   
    
      
    
    李白 (唐代)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李白 (唐代)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歌十七首》是李白游秋浦时写下的代表作。
   
    
      
    
    李白 (唐代)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 (唐代)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公元735年,李白客东都洛阳,《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
   
    
      
    
    李白 (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李白 (唐代)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李白 (唐代)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公元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途中行至天门山。
   
    
      
    
    李白 (唐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 (唐代)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 (唐代)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 (唐代)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五言绝句:语言平浅简易,情态缠绵凄凉,含蓄蕴藉,言短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