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 (唐代)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
李白 (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既写了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李白 (唐代)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此诗主要写月夜劳作之事。
李白 (唐代)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 (唐代)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 (唐代)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公元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途中行至天门山。
李白 (唐代)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 (唐代)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李白 (唐代)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公元735年,李白客东都洛阳,《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
李白 (唐代)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李白 (唐代)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 (唐代)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李白 (唐代)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夸张的比喻把景物升腾到更高的境界,达到写瀑布的极致,极为夸张,但又清新自然。
李白 (唐代)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唐代)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全诗言辞朴实无华,情景交融,神骨气味高雅浑然,富有民歌特色。
李白 (唐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前往探望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李白 (唐代)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李白 (唐代)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 (唐代)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李白 (唐代)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