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家族久居东都洛阳世代为官。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他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
菊花

菊花

元稹 (唐代)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在旧时诗文中,常将菊花作为封建士大夫道德品质的象征。
遣悲怀三首·其二

遣悲怀三首·其二

元稹 (唐代)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酬白乐天杏花园

酬白乐天杏花园

元稹 (唐代)
刘郎不用闲惆怅,且作花间共醉人。算得贞元旧朝士,几人同见太和春。
酬乐天秋兴见赠本句云莫怪独吟秋兴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酬乐天秋兴见赠本句云莫怪独吟秋兴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元稹 (唐代)
劝君休作悲秋赋,白发如星也任垂。毕竟百年同是梦,长年何异少何为。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将进酒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将进酒

元稹 (唐代)
将进酒,将进酒,酒中有毒鸩主父,言之主父伤主母。母为妾地父妾天,仰天俯地不忍言。佯为僵踣主父前,主父不知加妾鞭。
桃花

桃花

元稹 (唐代)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桃花的花瓣深浅不一,就像女子的妆容一样,浓妆淡抹总相宜。春风吹过一片片粉白的花瓣,吹落在树下人白色的衣裙上。
赠刘采春

赠刘采春

元稹 (唐代)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裹常州透额罗。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新竹

新竹

元稹 (唐代)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冉冉偏凝粉,萧萧渐引风。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

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

元稹 (唐代)
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

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

元稹 (唐代)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元稹 (唐代)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咏廿四气诗·立秋七月节

咏廿四气诗·立秋七月节

元稹 (唐代)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咏廿四气诗·立夏四月节

咏廿四气诗·立夏四月节

元稹 (唐代)
欲知春与夏,仲吕启朱明。蚯蚓谁教出,王菰自合生。帘蚕呈茧样,林鸟哺雏声。渐觉云峰好,徐徐带雨行。
咏廿四气诗·立冬十月节

咏廿四气诗·立冬十月节

元稹 (唐代)
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田种收藏了,衣裘制造看。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
六年春遣怀八首

六年春遣怀八首

元稹 (唐代)
伤禽我是笼中鹤,沉剑君为泉下龙。重纩犹存孤枕在,春衫无复旧裁缝。检得旧书三四纸,高低阔狭粗成行。自言并食寻常事,唯念山深驿路长。
咏廿四气诗·白露八月节

咏廿四气诗·白露八月节

元稹 (唐代)
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鬓毛。养羞因野鸟,为客讶蓬蒿。火急收田种,晨昏莫辞劳。
杏花

杏花

元稹 (唐代)
常年出入右银台,每怪春光例早回。惭愧杏园行在景,同州园里也先开。
梁州梦

梁州梦

元稹 (唐代)
是夜宿汉川驿,梦;与杓直(李建)、乐天(白居易)同游曲江,兼入慈恩寺诸院,倏然而寤,则递乘及阶,邮使已传呼报晓矣。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

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

元稹 (唐代)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岳阳楼

岳阳楼

元稹 (唐代)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此诗虽然只有四句,读者不觉其短,足见手法之妙。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