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家族久居东都洛阳世代为官。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他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
元稹 (唐代)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作者初识双文(即莺莺)已经过去整整二十年了,怀念和怅惘交织,心潮起伏,久久不平静,因作此诗。
元稹 (唐代)
却报君侯听苦辞,老头抛我欲何之。武牢关外虽分手,不似如今衰白时。
元稹 (唐代)
伤禽我是笼中鹤,沉剑君为泉下龙。重纩犹存孤枕在,春衫无复旧裁缝。检得旧书三四纸,高低阔狭粗成行。自言并食寻常事,唯念山深驿路长。
元稹 (唐代)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暖屋生蚕蚁,喧风引麦葶。鸣鸠徒拂羽,信矣不堪听。
元稹 (唐代)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
元稹 (唐代)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龙潜渌水穴,火助太阳宫。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元稹 (唐代)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此诗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
元稹 (唐代)
一年秋半月偏深,况就烟霄极赏心。金凤台前波漾漾,玉钩帘下影沉沉。宴移明处清兰路,歌待新词促翰林。何意枚皋正承诏,瞥然尘念到江阴。
元稹 (唐代)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元稹 (唐代)
比因酬赠为花时,不为君行不复知。又更几年还共到,满墙尘土两篇诗。
元稹 (唐代)
牛靿咤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簇簇,日月食粮车辘辘。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收得牛两角。
元稹 (唐代)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元稹 (唐代)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元稹 (唐代)
夜夜相抱眠,幽怀尚沉结。那堪一年事,长遣一宵说。但感久相思,何暇暂相悦。虹桥薄夜成,龙驾侵晨列。
元稹 (唐代)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元稹 (唐代)
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
元稹 (唐代)
湓城万里隔巴庸,纻薄绨轻共一封。腰带定知今瘦小,衣衫难作远裁缝。唯愁书到炎凉变,忽见诗来意绪浓。春草绿茸云色白,想君骑马好仪容。
元稹 (唐代)
侠客不怕死,怕在事不成。事成不肯藏姓名,我非窃贼谁夜行。白日堂堂杀袁盎,九衢草草人面青。
元稹 (唐代)
常年出入右银台,每怪春光例早回。惭愧杏园行在景,同州园里也先开。
元稹 (唐代)
莫嗟虚老海壖西,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氾桥前百里镜,石帆山崦五云溪。冰销田地芦锥短,春入枝条柳眼低。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