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家族久居东都洛阳世代为官。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他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
咏廿四气诗·白露八月节

咏廿四气诗·白露八月节

元稹 (唐代)
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鬓毛。养羞因野鸟,为客讶蓬蒿。火急收田种,晨昏莫辞劳。
远望

远望

元稹 (唐代)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酬乐天寄生衣

酬乐天寄生衣

元稹 (唐代)
秋茅处处流痎疟,夜鸟声声哭瘴云。羸骨不胜纤细物,欲将文服却还君。
田家词

田家词

元稹 (唐代)
牛靿咤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簇簇,日月食粮车辘辘。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收得牛两角。
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

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

元稹 (唐代)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酬乐天劝醉

酬乐天劝醉

元稹 (唐代)
神曲清浊酒,牡丹深浅花。少年欲相饮,此乐何可涯。沉机造神境,不必悟楞伽。酡颜返童貌,安用成丹砂。
留呈梦得、子厚、致用(题蓝桥驿)

留呈梦得、子厚、致用(题蓝桥驿)

元稹 (唐代)
泉溜才通疑夜磬,烧烟馀暖有春泥。千层玉帐铺松盖,五出银区印虎蹄。暗落金乌山渐黑,深埋粉堠路浑迷。心知魏阙无多地,十二琼楼百里西。
春晓

春晓

元稹 (唐代)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作者初识双文(即莺莺)已经过去整整二十年了,怀念和怅惘交织,心潮起伏,久久不平静,因作此诗。
使东川·南秦雪

使东川·南秦雪

元稹 (唐代)
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骢御史上南秦。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唐代)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这首诗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写的。
咏廿四气诗·春分二月中

咏廿四气诗·春分二月中

元稹 (唐代)
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
重赠

重赠

元稹 (唐代)
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作者在作此诗前已有过一首《赠乐天》诗,所以此诗题为《重赠》。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元稹 (唐代)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一七令·茶

一七令·茶

元稹 (唐代)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咏廿四气诗·冬至十一月中

咏廿四气诗·冬至十一月中

元稹 (唐代)
二气俱生处,周家正立年。岁星瞻北极,舜日照南天。拜庆朝金殿,欢娱列绮筵。万邦歌有道,谁敢动征边。
杏花

杏花

元稹 (唐代)
常年出入右银台,每怪春光例早回。惭愧杏园行在景,同州园里也先开。
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

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

元稹 (唐代)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
予病瘴乐天寄通中散碧腴垂云膏仍题四韵以慰远怀开坼之间因有酬答

予病瘴乐天寄通中散碧腴垂云膏仍题四韵以慰远怀开坼之间因有酬答

元稹 (唐代)
紫河变鍊红霞散,翠液煎研碧玉英。金籍真人天上合,盐车病骥轭前惊。愁肠欲转蛟龙吼,醉眼初开日月明。唯有思君治不得,膏销雪尽意还生。
咏廿四气诗·大雪十一月节

咏廿四气诗·大雪十一月节

元稹 (唐代)
积阴成大雪,看处乱霏霏。玉管鸣寒夜,披书晓绛帷。黄钟随气改,鴳鸟不鸣时。何限苍生类,依依惜暮晖。
赠乐天

赠乐天

元稹 (唐代)
等闲相见销长日,也有闲时更学琴。不是眼前无外物,不关心事不经心。
⇧回顶部